雖然,近兩年戶外行業整體增速放緩,但是隨著大眾對于戶外運動參與度和積極性的不斷提升,戶外人群正迎來一個高速的爆發期。2014年,全國有登記的戶外俱樂部超過3萬家,國內參與戶外運動的人次累計超越2億人次。市場有巨大增量空間,就會有覬覦者想要分得一杯羹。他們都在嘗試用互聯網打法來分得這個行業更多的蛋糕。
戶外大牌不再只賣裝備,開始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國產品牌探路者在今年7月正式設立了戶外用品、旅行服務和大體育產業三大事業群,謀求多元化發展。其中旅行服務事業群方面,探路者從去年就開始進行了多次戰略投資,希望帶給旅行者全方位的服務。美國品牌The North Face則推出了自己的移動App去野吧,不僅是一個活動發布和社交平臺,品牌的天貓商城也用H5頁面嵌入其中。
戶外行業互聯網 2.0 時代,傳統論壇正在做移動端的轉型。國內訪問量最大,影響力最大的戶外運動平臺——戶外資料網,在2014年6月創立在外網,涉及徒步、 登山、潛水、滑雪、露營探險等專項運動線路。每一條路線有明確的費用信息,行程安排,戶外運動的注意事項。類似的產品在去年下半年至今,開始集中出現,推動著整個戶外行業的發展和改良。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戶外運動項目已經開始全面接受互聯網的改造,用戶數量也越來越多。
新興創業公司深耕某一個戶外垂直項目。跑步作 為入門最簡單的戶外運動,對參與者要求最低。只需要一雙跑鞋,一條合適的路就可以進行。加上朋友圈曬成果帶來的成就感,幾乎在一夜間就火遍了大江南北。而 隨之受到追捧的還有咕咚,阿甘跑步,Nike+Running 等應用,伴隨著的是一系列智能手環,智能手表的狂歡。僅僅圍繞一個項目就產生了大大小小數十個創業公司。此外,騎行、滑雪、海釣、潛水等項目也都有類似的情況出現。單體項目往往鏈條很長,除了路線購買,還有酒店,交通,裝備等等一系列增值的附加產品,如果在一個項目的領域深耕,占領一定的市場份額,日子想必也不會太差。
OTA巨頭們正在努力模糊輕戶外項目和周邊游的界限。好 處很明顯:輕戶外的門檻低,體驗效果不錯,而作為周邊游項目計劃打包去售賣,又有了相對高頻的購買行為,再加上親子游,公司團建,校園社團活動等元素,玩 法頓時就多了起來。在這一點上,同程、驢媽媽都在發力,剛剛和大眾點評合并的美團酒店事業部也是一股不小的勢力,再加上周末去哪兒,美周六,度周末等周末 游的應用,這個市場的競爭也日趨激烈。
一位戶外旅行創業者表示,雖然未來很可能面臨許多對手和資本 的挑戰,但是對比幾年前,現在無疑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人均收入 5000 美元的結點,我們也已經達到了,泛戶外行業的爆發或許只是遲早的事情。不管是品牌方,還是做全平臺,還是專注一項垂直的運動,就看誰可以把握住互聯網帶來 的機會。
微信公眾號
手機官網
小程序
在線客服
086-0769-22806656